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寺内建筑物数九龙观音殿(大圆通殿)最为辉煌,该殿系清乾隆三十八年四月朝延发金陵(今南京)明故宫九龙殿盖成,为目前国内寺院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分七间,高22米,面阔35.35米,进深20.31米,面积达957.96平方米。用柱48根,全采用包镶工艺,重檐琉璃顶,上檐九跺斗拱,下檐五跺斗拱,内槽九龙藻井,一龙盘顶,八龙环八柱昂首舞爪而下,造型优美,古朴典雅。殿内供高6.6米的毗卢观世音坐像。后壁为大型海岛观音及善财五十三参群像,两旁列十八罗汉。殿内柱磉均透雕蟠龙,刀法粗犷,系明万历时雕刻。九龙殿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龙殿前月台,有二十四块青石栏板,每块阔127厘米,高65.5厘米,浮雕成《二十四孝》故事图,构图完整,刀法简练,线条流畅,为明时石刻浮雕精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石刻图中24位孝子既有广泛性,又有代表性。从社会地位上看,上至帝王公卿,下至平民百姓都有;从年龄上看,有老、中青和幼年人;有一贯奉亲至孝者,也有危难之际奋身救亲者,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养亲的传统美德,其事迹生动感人,其影响可谓遍及朝野,深入人心。在天王殿对面的照墙上,有1987年建成的九龙壁。此壁不同于故宫、北海、大同三处的陶制九龙壁,而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青石拼接,雕刻嵌镶精致,不露缝隙,犹如一整块大石板雕刻而成。全壁高达2米、长12米,浮雕纵深16厘米,极富立体感,下盘为清式须弥座,四边顶端飞檐翘角,上部都是石梁石瓦,梁与梁之间雕有造型各异的17条小龙。壁中九龙昂首舞爪,腾飞于云山碧海之间,争夺龙珠,形态逼真。此壁由香港同胞捐款,普陀山佛教协会延请浙江温岭长屿镇民间石雕艺匠梁宗涛等人仿北京九龙壁刻制。
法雨寺寺内的龙凤柏、连理罗汉松、古银杏等佳木与《二十四孝图》、《雕龙栏板》、《云龙游天》等石刻浮雕,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寺后山花如绣的锦屏山,寺前荫藏天日的巨樟群,寺右高标参天的枫树林和寺左功德岭的奇松怪石,都为游客寻幽觅雅,陶情赏心的好去处。现今的“法雨禅寺”额系原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所题。